军事频道> 国内防务

中国在吵步枪有没有托时 美却掀起第3次步枪大论战

  70周年国庆阅兵在即,全新有托突击步枪将展现的传闻一阵紧似一阵,更是有很多人期盼全新有托早日全面替换95无托。国庆只有不到一个月了,吃吃瓜、磕磕瓜子,转眼就到了。但中国人在吵有托无托,美国人在吵什么呢?

  在美国陆军的“新大六件”中,不大为人注意的是步兵武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换装6.8毫米弹药及配套的新枪械。美军M16的优缺点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更为美军所熟知。前国防部长马蒂斯是海军陆战队出身,是个老步兵,对在伊拉克费卢杰战斗中美军步兵辛苦地啃反美武装的街垒战记忆犹新,在任上的时候就大力推动步兵新武器的换装,6.8毫米弹药就是成果。新上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是前陆军参谋长,也是老步兵,“新大六件”就是他提出的,对新枪新弹也很热心。

  8月29日,美国陆军宣布,西格-绍尔、通用动力和泰克斯特朗入选“下一代班组武器”(简称NGSW)竞标,将各提交43挺轻机枪、53支突击步枪和85万发子弹,进行为期27个月的对比测试。美国陆军并不保证赢者将获得生产订单,但希望2022年开始列装。泰克斯特朗已经着手生产准备了,信心满满地预期会要货很急。其他两家也不落后。

  美国陆军对竞标最关键的要求不是枪要怎么样,而是必须采用全新的6.8毫米口径,而且只规定了弹头,连包括弹壳、装药的完整子弹并没有规定,而是留给入选厂商各自开发。这是前所未有的。

  美军现有的5.56毫米弹和M16(现在基本被短枪管的M4替换)突击步枪、M249轻机枪是名弹名枪,有口皆碑,但问题也是众所周知的。5.56毫米弹的弹药重量轻,初速高,弹道低平,但弹头也太轻,因此射程和击穿防弹衣的能力有限。M4的射击平稳精确,容易适配各种附件,缺点是直接导气式自动机构的可靠性不及导气活塞式(不管是长行程如AK47或者短行程如HK G36)。M249“米尼米”的可靠性、威力都很出色,但不仅重量大,而且与M4构不成枪族,部件没有通用性,战场勤务性不好。

  西格绍尔的6.5毫米枪族和弹药

  一般枪械设计从子弹开始,小小子弹有大学问。5.56毫米子弹再加料,总是难以在穿透力和杀伤力之间兼顾。这个问题是从反恐战争中首先发现的,但现代高烈度战场上防弹衣、轻装甲越来越多,也有类似的问题。打不穿防弹衣或者常见屏蔽物不行,在敌人身上贯穿一个小洞也起不了杀伤作用。7.62毫米子弹要好很多,但弹药重量大,苏式7.62x39毫米弹在中远程距离上弹道下垂太多,北约7.62x51毫米弹不仅更重,而且后座太大,玩笑话是打一枪就像被驴踢了一脚一样,手持连发射击毫无精度可言。

  现在的一般做法是不仅枪族化,而且多口径化,在统一枪族内更换枪机、枪管就可以发射不同口径的弹药,以适应不同的需要。比利时FN SCAR、美国柯尔特CM901、美国罗宾逊XCR、意大利贝莱塔ARX160、德国HK416/417、中国北方工业CS/LR17、捷克CZ805 BREN、土耳其MPT-76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到模块化、多口径化,一般可发射5.56x45、7.62x39和7.62x51中至少两种弹药,有些还能发射其他口径的弹药。

  但2018年底,美国陆军决定放弃传统的5.56毫米和7.62毫米弹,也不走多口径路线,而是统一到6.8毫米单一口径。统一的口径毕竟对简化后勤供应和战场保障有巨大的好处。多年来,美国军方和民间对各种口径的弹药有大量研究,从加料的5.56x45毫米弹,到6.5x39毫米格兰戴尔弹、6.5x49毫米克里德莫尔弹、6.8x43毫米雷明顿SPC弹、7.62x35毫米AAC弹等,不一而足,各有长短。但美国陆军最后选定的只是全新的6.8x47毫米弹头,并不包括弹壳和装药,而且不同于6.8x43毫米雷明顿SPC弹。这使得不同的弹药研发思路及其与全新枪械的最优结合成为可能,西格-绍尔、通用动力和泰克斯特朗的弹药正是体现了截然不同的三条思路。

  通用动力塑料弹壳子弹

  泰克斯特朗(德士隆)公司的5.56毫米埋头弹系统

  西格-绍尔是瑞士老牌,P228手枪作为M11已经被美国陆军选用,替换贝莱塔M9。西格-绍尔还在为美军特种部队提供MCX突击步枪、MPX冲锋枪等。西格-绍尔走的是传统路线,把6.8毫米弹头和金属弹壳结合起来,可能采用钢铝材质,重量轻于同口径的传统铜弹壳设计,据说减重可达20%。金属弹壳的性能知根知底,加上西格-绍尔的枪械设计和制造经验,这条路线的可靠性和技术成熟度是有保证的。

  通用动力则走塑料弹壳的路线,不仅节约金属原料,简化制造,也进一步减轻弹药重量,一般认为可达20-27%。重量与携弹量直接相关,也与NGSW项目的成败直接相关。塑料弹壳在密封性、抗冲击性等方面比金属弹壳更好,但机械强度、耐热能力还有待考验,就怕长时间连发射击后枪膛的高温使得弹壳软化,造成抽壳故障,那是不可接受的。塑料弹壳一般需要金属增强,但过度增强则重量又加回去了,所以需要仔细平衡。通用动力的塑料弹壳来自True Velocity公司,采用很特别的短斜肩弹壳设计,以控制塑料强度不足的影响,有可能用注塑工艺形成内部套筒结构,取代金属弹壳的长斜肩和颈部套筒,用以可靠固定弹头。

  如果说前两家还是在传统弹药的基础上深度优化,泰克斯特朗则是另辟蹊径,采用全新的埋头弹。埋头弹看起来一点不像传统的子弹,就是一节5号电池一样,弹头完全埋在弹壳里。发射时,预发射药首先点燃,把弹头推出弹壳,推入弹膛,然后主发射药点燃,把子弹进一步加速,最终推出枪口。两级燃烧更加平顺,降低了主观感受到的后座力。

  埋头弹也用塑料弹壳,筒体直径略大于同口径传统子弹,但长度只有传统子弹去掉弹头时的弹壳那么长,全弹重量显著降低。美国陆军在00年代就在研究轻机枪减重问题,要求在性能上相当于M249“米尼米”,但重量减半。泰克斯特朗方案当时就胜出,无弹链弹药减重33%以上,带弹链弹药减重40%以上,体积则降低近12%。埋头弹的形状非常规则,携带容易,装弹、抽壳可靠,发生哑弹的时候也容易排除。泰克斯特朗没有采用欧洲风格的旋转供弹,而是更加传统的弹匣或者弹带的平行供弹,技术成熟度更高。与传统的靠抓弹钩抽取弹壳不同,规则的弹药外形使得推弹抛出成为可能,不仅更加可靠,也对塑料弹壳的强度要求降低,不需要金属增强,进一步减轻重量。

  不过埋头弹本身的技术成熟度低于传统子弹。可靠的两级燃烧不容易保证,弹头要同心地精确推入膛内也不像传统子弹的机械推送那样简单、直接、可靠。泰克斯特朗的枪炮分部是原AAI,航空枪炮出身,但还是拉上德国HK和美国的奥林-温彻斯特,前者是枪界巨头,后者是弹界巨头。拉住两家有利于帮助控制技术风险。

  相比之下,NGSW的枪械反倒不是重点,以几家竞标厂商的实力,枪族化、信息化的要求不难做到。西格-绍尔、通用动力都已公布NGSW的图片,泰克斯特朗还没有,但应该与现有的5.56毫米埋头弹枪族相似。三家方案都是有托的,框架式聚合物枪托可调节长度和腮垫以适应不同身材;导轨遍布前护木四周和枪机顶,便于披挂各种附件;能左右手射击。西格-绍尔还采用镂空的骨骼式全铝前护木,不仅有机结合了导轨,还便于枪管散热;浮动枪管则增加射击精度。

  在信息化方面,各家都大量采用无线连接,把枪械作为数字化单兵系统的一部分,而不一定是主体。这是过去十多年各种“理想单兵武器”研发得到的教训,也是通信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把各种传感器、数据链、火控系统都集成到步枪上,甚至包括高初速榴弹,威力大了,性能高了,但重量太大,成本太高。模块化而且无线连接后,各种模块不再需要与步枪硬性挂接,设计灵活度大,便于灵活组合,便于使用。更重要的是,重量分散后,大大便于携带。比如说,头盔与带增强现实的护目镜配合,可以显示各种战术信息,包括基于外来信息的目标指引,还可以与步枪、单兵导弹等交联,作为瞄准具使用。单兵数据链的小模块不需要直接整合在头盔上或者护目镜内,而可以单独地插在口袋里或者肩挂。在这里,无线连接非常重要,否则身上缠绕着各种电线,那是没法打仗的。信息化当然不只是单兵身上和手中的家伙,要求上到AH-64“阿帕奇”,下到手抛无人机,左到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右到120毫米迫击炮,但这样的巨联网已经超过传统wifi,5G可能成为关键技术。

  泰克斯特朗的7.62毫米中型机枪、5.56毫米轻机枪和6.5毫米埋头弹

  在现阶段,美国陆军只想用6.8毫米弹替换5.56毫米弹,中型机枪和狙击枪依然使用7.62x51毫米弹,但有向8.6x70毫米弹转化的趋势,后者的射程和威力显著超过7.62x51毫米弹。另外,美军并不打算用新的6.8毫米枪械替换全部5.56毫米的M4。新枪新弹只装备总数约10万人的步兵、特种部队、空降兵等真正依赖手中步枪火力的部队,90万陆军里其他部队依然使用5.56毫米的M4。第一步换装的是轻机枪,突击步枪换装要等到第二阶段。

  这是好钢用在刀刃上,但也可能造成战地后勤问题。如果一支得到斯崔克装甲车护送的后勤车队开进前线的步兵阵地,正在增补的时候,遇到反美武装的围攻,当然所有人都得抄起手中的枪械就地投入战斗。问题是,步兵手里的6.8毫米,狙击手手里的8.6毫米,斯崔克上机枪的12.7毫米,斯崔克车组人员的9毫米自卫武器,车队人员的5.56毫米,车队可能还配备7.62毫米的中型机枪,各种口径各尽其责,但激烈战斗中,各种有枪无弹、有弹无枪的情况会很恼人。这对后勤补给也会是个难题。对比之下,反美武装可能清一色AK、RPK和7.62x39毫米弹,连塞尔维亚或者伊拉克造的“德拉古诺夫他家大外甥”狙击枪都使用同样的子弹,那叫打得一个欢。

  另一个问题是与盟国协同作战。美国盟国基本上都统一到5.56x45毫米和7.62x51毫米北约标准口径了,东欧的前华约国家也 “在路上”。美国换装了,盟国“被换装”是迟早的事,但有可能引起反弹。

  在50年代第一次步枪大论战时,美国强行否决了英国的小口径建议,用7.62x51毫米弹作为北约标准。但在各国老老实实向北约标准靠拢时,美国反而在越南战争期间转向5.56x45毫米弹,引起第二次步枪大论战。进入21世纪, 美国终于挑起了第三次步枪大论战。这一次事关子弹技术的未来,也延申到枪械技术的未来。现代枪械技术还是基于金属弹壳和常规子弹设计,塑料弹壳甚至埋头弹必然引起枪械技术的革新。

  第一次和第二次步枪大论战与中国没有什么关系。第一次的时候,中国刚解放,从日式、美式向苏式统一是当务之急。第二次的时候,中国还在56半和56冲之间纠结,对更加适合连发的小口径提不起兴趣。眼下中国已经大体完成向5.8毫米弹和95枪族的转型,但还存有很多遗憾,其中一些是当年远见不足的关系,另一些则是设计定位上过于拘泥于低成本和制造使用上的简便带来的后遗症。

  中国需要跟踪美国的最新发展吗?技术上的跟踪和储备肯定是需要的,但是否应该立刻着手跟踪发展和列装,这是值得斟酌的。

  5.56毫米弹不是一步到位的。最早的M193弹的弹头更轻,在越南丛林里,树叶都能影响弹道。在北约最后录为标准时,采用的是比利时FN研发的SS109弹,在美国称为M855弹,现在更新为M855A1弹。SS109弹加重了弹头,改善了射程和穿透力(要求在800米距离上能打穿二战时代的美军制式钢盔),但第一代5.56毫米枪械(如M16和M16A1、法国FAMAS F1)只能使用M193弹,不能使用SS109弹,要到M16A2和FAMAS G2以后才能使用SS109弹。

  中国的5.8x42毫米弹也经历了很多年的发展。最初的DBP87普通弹和DBP88重弹到后来统一为DBP10通用弹,这是一个进步。性能依然比不上6.8毫米,但显著超过5. 56毫米,而且有更大的发展余地。重要的是,这可以立刻列装,大面积使用,而不依赖全新的枪族。但发展更新一代的加料5.8毫米并非不可能。

  最重要的是,NGSW起始于反恐需要。在伊拉克的沙漠和阿富汗的高原,美军发现手中的M4/5.56毫米组合压不住800米外的反美武装,而对方躲在简易工事里用PKM/7.62毫米组合就弄得自己很痛苦。美军已经大体退出反恐战争了,但以美国对自己的定位,未来还会不断卷入各种类似的低烈度步兵战争,NGSW是必要的,当然是否有足够的军费完成是另一个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不当世界警察,反恐、反分裂与美国是完全不同的场景。解放军的使命就是在大国对抗中保卫中国。这决定了远距离的步兵战争不会是主要形式。事实上,在训练有素的大国步兵对抗中,很少会出现在600-800米之外就能发现和锁定目标,然后可以用精确步枪火力压制和消灭的情况。步兵之间主要还是在近距离的突发性对抗,远距离目标应该呼叫炮兵和空中火力支援,而不是勉强用步枪火力应对。5.8毫米弹对于这样的场景是适用的。

  从左到右:7.62毫米北约弹,7.62毫米埋头弹,6.5毫米埋头弹,5.56毫米埋头弹

  5.8毫米弹的一个问题是对无防护目标有过度穿透以至于杀伤不足的现象,但对防弹衣的穿透力则没有疑问。防弹衣将和头盔一样,成为大国对抗中可能常见的装备。德军在二战时代就发现,步兵进攻如果失败,常常在防御线的400米以外就发生了,也就是说,在集结和向前运动中遭到炮火杀伤比直接的步兵轻武器杀伤更容易挫败步兵进攻。这在现代战争中也是一样的。这也是士兵必须带防弹头盔的道理,防弹衣只是进一步的延申。这与反恐战争中基本无防护的非正规武装是完全不同的情况,5.8毫米弹的穿透力是有用的。

  另一方面,要增加口径、大幅度提高威力而不增加弹药重量,就需要爬埋头弹那样的科技树,这不是中国现在的当务之急。大威力弹药也不容易掌控,需要训练有素的射手才能发挥出来。这对精锐的常备军不是问题,但在大国对抗的时候,全民皆兵,小口径易于控制,反而有优点。

  至于人们经常纠结的有托无托,反而不一定特别重要。95枪族的很多问题不是无托的固有问题,是可以在不断改进中解决的。火线高是直托的固有问题,有托无托都一样;左右手射击的问题在以色列“塔沃尔”和奥地利AUG上都解决了,枪托长度和腮垫可调也是可以做到的,制造质量问题更是能够解决的。模块化、多口径化与无托没有本质冲突,只要需要,都可以实现。95枪族使用20多年来,有很多赞誉,也发现很多问题。95-1已经在改进的路上走了一大步,以后可能还会有95-2、95-3。

  在世界上,美军传统上一直是使用有托的,但NGSW在初期概念草图阶段,有托和无托并行存在。苏军对AK用得太顺手了,在小口径化时“不假思索”地沿用了基本结构,苏联解体后就更加不可能换了。法国已经不制造突击步枪了,FAMAS退役后只能选别的,改用性能优良、保障完善、配件丰富的HK416就不奇怪了。德军在传统上也是有托的,G36放弃后,改用结合G36和HK416特点的HK433,可能也是出于长期保障和配件丰富的考虑。但西方步枪换装最频繁、作战经验最丰富的以色列反而放弃有托的“加利尔”、M16/M4,选用无托的“塔沃尔”。所以并不存在有托一定优于无托的道理。

  但无托可以使得枪管达到最长,这是什么有托都不可能做到的。更长的枪管使得弹头可以在枪管内得到更长的加速时间,提高初速,增加弹头的能量,这是射程、杀伤力和穿透力的关键。有托用折叠托可以缩短总长,但使用前需要打开,增加一步步骤,而且折叠托的可靠锁定和结合对工艺和材质要求很高。有托可以用短枪管缩短总长,但这是以降低初速和枪口能量为代价的。以G36为例,同样发射SS109弹,采用480毫米(18.9英寸)长枪管的G36的初速为920米/秒,枪口能量为1693焦耳;采用285毫米(12.6英寸)短枪管的G36K的初速就下降到850米/秒,枪口能量下降到1445焦耳。

  但无托的枪全长较短的优点显而易见。枪托打开与折叠状态下,G36的总长分别为999毫米和758毫米,G36K分别为860毫米和615毫米。相比之下,95枪全长745毫米,枪管长463毫米(18.2英寸)。即使换用95班机,使用600毫米的长枪管,枪全长也只有840毫米,还不及短管的G36K枪托打开的战斗状态的长度。但在使用DBP10弹时,95突的初速达到915米/秒,枪口动能1926焦耳。换用95班机的话,初速更是达到970米/秒,枪口动能达到2164焦耳。

  另一方面,中国有专职的武警承担内卫作战,这才是反恐、反分裂的主力。由于中国的国情,并不期望有大规模、有组织、重武装的暴恐集团的情况,也不期望暴恐分子大量装备防弹衣。装备5.8毫米弹和95枪族固然是一个选择,但沿用传统的7.62x39毫米弹和81枪族或许有独特优点。7.62x39毫米弹的缺点是存速不好,距离一远,弹道下垂,杀伤力和穿透力都迅速下降。但弹头重量大(7.9克,DBP10为4.6克,SS109为4克),枪口动能也因此达到2108焦耳,有利于在近距离上击穿墙体、车门后依然保持足够动能和弹道稳定性,击中背后的目标。正因为此,反恐巷战中的美军有时反而喜欢用缴获的AK进行逐屋作战。81-1已经陈旧了,但可靠性和精度一直为人称道。用现代技术更新后,提高工艺质量,也便于加挂各种战术附件,可能更适合武警需要。珠海航展已经展示了81A和CS/LR14,说明中国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就看需求了。对于远距离、装备精良的小股顽敌,可能需要8.6毫米中口径武器,就不必勉强用81改了。

  第三次步枪大论战有点像狼来了,说多了,人们已经不以为意了。但NGSW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走得更远。这一次,美国可能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战术需要,缺的反而是钱了。特朗普在大手笔提高军费后,又悄悄地减了下来。NGSW能否得到真金白银的支持而修成正果,只有时间才知道。但这一波时髦中国可能还不需要急着赶。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浪军事 作者:晨枫 责任编辑:点点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