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频道> 深度评论

从巴格达迪之死说开去

   巴格达迪死了,那方式像极了当年的本·拉丹。

   10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最高头目巴格达迪的死讯。当天,白宫还发布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特朗普正坐在战情室中观看美军对巴格达迪展开突袭行动的直播。

   这场景像极了8年前的那一幕——2011年5月1日,美军发起击毙本·拉丹的“海王星之矛”行动时,时任总统奥巴马也在观看视频直播。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却不会简单地重复。

   巴格达迪之死尽管会让“伊斯兰国”遭受重创,但该组织并没有被消灭。从长期趋势看,恐怖组织结构呈现扁平化和分散化的特征更加明显,恐怖组织的分支机构实施袭击的威胁仍存。当年本·拉丹之死加速了“基地”组织的消亡,“伊斯兰国”却乘机崛起;如今巴格达迪之死让本已风雨飘摇的“伊斯兰国”再受重创,但谁又知道不会有新的极端组织再度登场呢?

   “9·11”事件已经过去18年,回首本·拉丹毙命后的这几年,纵然曾经的恐怖魔头已经不在,恐怖阴影却从未远离。美国发起的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不仅没能将恐怖主义消除,反而使其陷入了“越反越恐”的怪圈。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作为美国反恐主战场的中东和中亚地区却首当其冲,深受恐怖主义之害。何其怪哉!

   个中缘由,其实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早已清醒地认识到了:“通过暴力,你可以除掉一个仇恨者,但你不能铲除仇恨。”地区动荡让极端分子乘虚而入,而美国的以暴制暴和选择性反恐播下了更多仇恨的种子,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恐怖主义,导致恐怖主义行为循环升级。

   事实上,打击恐怖主义只是幌子,行战略博弈之实才是目的。美国所谓的“反恐战争”不过是其维护全球战略利益、推动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重要步骤而已,并非真正意在消除恐怖主义。“基地”组织也好,“伊斯兰国”也罢,更像是美国“大棋局”中的棋子;“亚太再平衡”也好,“印太战略”也罢,不变的是其背后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

   “后拉丹时代”的反恐经验证明,单纯依靠军事手段是无法消除恐怖主义的,只有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从思想、经济等方面综合施策,实现社会和解,努力改善民生,标本兼治,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才能彻底消除恐怖主义,实现人类的共同安全与普遍安全。

   但愿“后巴格达迪时代”不会重蹈“后拉丹时代”的覆辙。(徐琳)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徐琳 责任编辑:点点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