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频道> 国内防务

中国军舰激光照射美军机?并非任性而是大有深意

  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2月27日宣称,一架从属于佛罗里达杰克逊维尔海军基地VP45中队,但现部署在嘉手纳空军基地的波音P-8“海神”海上巡逻机,于2月17日在关岛以西约620公里的公海上执行例行飞行时,遭到中国海军“呼和浩特”舰的激光照射。美国海军指出,“呼和浩特”舰的激光在可见光频谱之外,武器级的强激光可以伤害人眼和光电设备,中国海军的做法“不专业、不安全”,也违反2014年西太平洋海军论坛会议达成的《海上意外相遇规则》和美中《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谅解备忘录》。

  3月6日,中国国防部指出,美国媒体报导与事实不符,P-8抵近对中国舰队实施长时间、低高度绕飞,但没有明确说明是否使用激光的问题。

  俄媒的漫画,图中文字,美国飞机说:我们想去哪就去哪!中国军舰:不能想去那就去哪!

  “呼和浩特”舰是南海舰队远洋训练编队的一部分。编队包括052D级导弹驱逐舰“呼和浩特”号(舷号161,2019年1月服役)、901级综合补给舰“查干湖”号(舷号967,2019年2月服役)、054A级导弹护卫舰“咸宁”号(舷号500,2018年8月服役)和815A级电子侦察船“天枢星”号(舷号857,2017年底服役)。编队进入远离中国7000公里外的太平洋深处进行远洋训练,在14000海里的远航后,已经在2月25日安全回到基地。

  美国海军没有说明“呼和浩特”舰的激光强度是否达到武器级,也没有说明是否造成人员伤害或者设备损害,当然更没有说明P-8到底在执行什么样的“例行任务”。如果美国海军关于P-8遭到“呼和浩特”舰激光照射的说法确实,这确实是值得关注的事情。

  “呼和浩特”舰是中国海军去年新服役的052D型驱逐舰

  用激光照射具有敌意但并不处在交战状态下的对方飞机甚至卫星并不罕见,美国早就为此指责过中国,那是在南海岛礁和吉布提。苏联更是有冷战时代用激光致盲美国卫星的记录。但“呼和浩特”舰的激光可能不一般。

  激光诞生不久,就有激光武器的设想。在1964年的《金手指》里,虚构但传奇式的英国间谍邦德就差点被激光炮给毁了下半生。1977年的《星球大战》里,各种激光枪、激光剑更是泛滥。但真正的武器级激光一直有难以克服的技术难关,直到近年才逼近实战化的门槛。

  中国在激光武器方面起步很早,但实际进展是保密的。“呼和浩特”舰上是否装备了武器级的激光,现在还无法断言。但武器级激光从失能到烧毁都算,实际上是很宽泛的概念,失能级的激光武器并不难实现。

  如果是针对肉眼,2019年夏秋之际香港动乱期间黑衣人对港警大量使用的激光笔就具有初级的致盲作用。陆军装备里,激光测距仪本身就可能伤害肉眼。另外,存在压制激光测距仪、光电设备的致盲级激光系统,对肉眼更是有致盲作用。不过西方已经转向对肉眼安全的激光测距仪,不是良心发现,而是在训练中容易伤害士兵的肉眼,或者在使用中误伤友军士兵(包括飞行员)甚至过往平民的肉眼。

  美国海军将在其主力舰艇上部署激光反无人机反巡航导弹系统

  强光型致盲系统不难应对,墨镜就是最简单的激光防护。光学墨镜脱戴不便,速度也不一定来得及。现在还有电致或者光致变色的液晶镜片,可在瞬间实现强光保护。不过墨镜对强光防护有用,对重建正常观察就不利了,强光过后,必须尽快恢复透明度,否则半瞎的光电系统就失去意义了。

  电致或者光致变色的液晶镜片毕竟还是有一个反应时间,强光已过更是需要时间确认,此后才能恢复正常的透光度,否则就失去了保护的意义。这也是命门。因此,频繁闪烁的激光或者LED就是新的致盲方法,用快速不断的强弱切换迫使对方的强光防护跟不上而破坏重建光电跟踪,实质性地阻止光电跟踪和制导。

  频闪不能有规则,被破获规则的话,就有办法预测强光间隙而自动适应,即使不能重建连续的光电跟踪,断续的加上以预估模型为基础的内插-外推也足够建立制导所需要的跟踪数据了。但不规则闪烁则难以反制,只有拼频闪的速度更快还是电致或者光致变色更快了。

  光电系统在可见光频段工作,容易受昼夜和气候影响。红外是可见光的延伸,可昼夜工作。近红外已经大量使用,远红外具有更长的波长,受到气候影响更小,探测距离也更远。现代机载或者弹载远红外阵列可以探测30-40公里以外的目标,具有很高战术意义,不仅用于空空导弹,也用于防空反导导弹,最新动向则是反舰导弹。

  红外引导头用传统办法难以干扰,是一个需要正视的威胁

  被动的远红外成像制导具有隐身的优点,而探测距离已经不亚于主动雷达制导了,但被攻击目标除非发现来袭导弹本身(如通过红外特征或者直接的雷达截获),否则难以获悉正在受到攻击。新一代美国反舰导弹采用隐身修形,降低雷达反射特征;采用小推力涡喷或者涡扇,降低红外特征;采用高弹道以便于远红外成像制导在远距离上发现目标。这正是洛克希德LRASM反舰导弹的特点。

  “鱼叉”、“飞鱼”这一代反舰导弹用高亚音速掠海飞行实现突防,但这已经很难突破现代舰队防空的多层火力网了。俄罗斯改走超音速突防的技术路线,天顶攻击和掠海攻击相结合,尽可能压缩舰队防空的拦截窗口,依然难对付,但突防窗口也在缩小。全程超音速的重量和射程代价太大,改用亚超结合的办法,只在末端实行超音速突防,中段飞行依然为更加节省燃料的高亚音速。

  但LRASM反其道而行之,采用速度比“鱼叉”更低的亚音速。具体速度是保密的,但从展开弹翼的翼展和翼型来看,巡航速度很难超过0.85,甚至可能更低。这样的速度加上高弹道,在飞行特性上似乎太容易拦截,但被动的远红外成像制导更是使得受到攻击的舰船可能在毫无察觉之中已经遭受打击。由于其隐身的特征,雷达不容易远程截获,主动或者半主动雷达制导的防空导弹也不易锁定拦截,速度较慢和小推力涡喷发动机使得红外特征也较低,不易用红外制导的防空导弹拦截。

  雷西恩JSM是另一种反舰导弹,速度比LRASM稍快,弹道稍低,但由于视界限制,目标截获距离因此会受影响,也是采用微型涡喷推进和红外成像制导的。

  但LRASM和JSM还是有命门的,这就是它的红外成像制导。雷达和红外制导对隐身目标的截获能力受到影响,但舰载雷达和红外系统还是能捕获LRASM的。用不规则频闪甚至不断改变强度的激光可以迷盲红外成像制导,这是美国“空军一号”、AC-130U、KC-46A等不能靠速度和机动甩掉红外制导空空导弹的大型飞机的主要防御手段,现在也成为舰船的主动防御系统了,“呼和浩特”舰这样的新一代战舰上也不例外。

  另一方面,红外成像制导可以用捕获的目标图像与数据库对照,确认目标,甚至在目标群中找出预定目标,并对准最致命点进行攻击。在受到烟幕的不完全遮盖和强光的不完全迷盲时,精确的目标图像也是辨认剩余特征的关键。这需要大量精确的图像数据。P-8估计就是在做这事,而“呼和浩特”舰正是在不让P-8做这事。

  强光迷盲也是有局限的。导弹制导头采用窄视场、“目不斜视”的话,成一点角度的强光就效果大减。如果用窄长的桶形遮光罩实行物理保护,强光迷盲就更难起作用了。这使得强光迷盲更加适宜本舰的自卫反导,较难用于重点在于保护友舰友船的区域反导。当然,对于制导头来说,窄视场只能在末制导中使用,在捕获目标的时候,还是需要宽视场的,这时强光迷盲依然是有用的。

  激光武器正在进入实用阶段,不再是永远“5-10年后可以实用”的状态

  更可靠的反导还是要靠动能击杀,或者更大功率的激光。激光反导在经历了几十年的 “再有5-10年就可成熟”的讥笑后,已经开始试验性部署,俄罗斯用Peresvet激光武器保卫洲际导弹基地,美国海军在一些战舰上启用了反无人机激光武器,美国空军则在海外基地用两台雷西恩10kW高能激光武器系统(HEL-WS)进行作战测试,雷西恩还在为美国陆军研制安装在斯崔克装甲车上的激光武器,基本设计与10kW版相同,但功率达到50kW,射程和威力更大。

  必须说,现阶段已部署的激光武器还有能量不足的问题,只能击落低速、无加固的小型无人机或者土造巡航导弹,主要优点在于“弹舱深度”,可长时间连续发射,拦截“蜂群攻击”,而没有打掉几发导弹后就用光弹药的尴尬。但对付高速飞行的先进导弹,只有很小的拦截窗口,需要更大的能量密度,这引出激光武器能量效率的老大难问题。

  一般认为,每产生一瓦的激光功率,需要三瓦的输入功率。换句话说,两瓦最后都成为热量,需要散发。雷西恩取得了技术突破,HEL-WS“只有”60%的输入功率转化成需要散发的热量,而不是67%。实事求是地说,这只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区别。因此,不仅激光武器本身有轻小型化的挑战,发电机、散热系统也需要轻小型化,挑战同样巨大。好在舰上的空间和电力都相对宽裕,而中国在大功率激光方面早早布局、悄悄发力,成为高超音速那样的“意外的领跑者”并非不可能,“呼和浩特”舰或许只是在“憋坏”,还没有真的“使坏”呢。

  光电和红外探测与制导早已超过雷达制导的廉价替代的时代。雷达制导不仅有难以锁定隐身目标的问题,更有主动辐射早早惊动对手的问题。主动辐射的雷达制导头还可以成为对方反导导弹的信号源,“拉姆”导弹就是被动雷达制导的,专治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 在克服探测距离和易受天气影响的问题后,完全被动的光电和红外正在成为新的主流探测和跟踪手段,光电和红外对抗具有了新的重要性。“呼和浩特”舰晃一下P-8不是任性,而是大有深意呢。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 责任编辑:点点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