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频道> 国内防务

中国东风41导弹究竟强在哪?这项性能领先美军一代

  图注: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是我国战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是战略制衡、战略慑控、战略决胜的重要力量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作为装备方队中压轴出场的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无疑最为引人瞩目,它是我国战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是战略制衡、战略慑控、战略决胜的重要力量。那么,作为压轴出场的东风-41导弹,究竟强大在哪里呢?

  无依托机动发射

  东风-41发射筒的筒底采用了形如“唱片”的圆盘形筒底,而没有支撑脚,意味着其采用了无依托发射技术。

  在东风-41和东风-31AG服役前,中国陆基洲际导弹虽已实现机动发射,但必须依托预设阵地。这类导弹最大的特征是发射筒后部有支撑脚,来确保导弹发射筒的姿态正确。

  而这种支撑脚需要配合专门建造的发射阵地,阵地需要进行精确测量,具备硬化地面。尽管这类预设阵地可以采用很多技术手段进行隐蔽,但是毕竟其施工建造都要暴露在侦察卫星之下,由此不可避免的会遭到敌方打击,削弱导弹快速反应能力。而无依托发射是指发射场不需要预先准备,一体化发射车在机动过程中可随时停车发射。这样一来,可以将弹道导弹从固定的阵地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可以大幅提升打击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随时随地发射,节约了大量准备时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固定基地被摧毁后,导弹失去基准,无法作战的境况。此外,采用无依托发射技术后,导弹发射车辆可以随时随地移动,且目标较小,可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敌方卫星的探测等。

  而在瞄准技术上,俄罗斯的白杨M等战略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发控自动化、水平瞄准等先进技术,导弹可以在水平状态下进行瞄准,等导弹竖起后就可以发射,相比于先前的垂直瞄准技术,大大节省了准备时间,适应于快速作战的需求。东风-41也可能采用这种先进的技术。

  图注:东风-41发射筒的筒底采用了形如“唱片”的圆盘形筒底,意味着其采用了无依托发射技术

  东风-41的射程和精度

  作为中国新一代陆基洲际导弹,东风-41最显著的提升就是在射程、打击精度、攻击能力等方面。

  射程方面,据公开报道显示:东风-41弹长16.5米,重63.5吨,采用三级固体燃料推进,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采用国产新一代高能N15固体推进剂,发动机壳体可能采用了碳纤维制造,导弹重量降低,性能提高。 N15是世界上比冲最高的固体推进剂,比美国现役的民兵3和三叉戟D5所使用的推进剂要领先一代。相比过去的老推进剂,N15密度更高,比冲更大,由此带来更远的射程 东风-41最大射程在1.2至1.4万公里,这意味着从中国国土上任意一点发射都能覆盖美国全境。

  在打击精度方面,此前的洲际导弹一般用公里计算,而东风-41采用了我国最先进的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惯性导航系统,并辅以天文星光制导系统,命中精度可以达到150米。

  图注:作为中国新一代陆基洲际导弹,东风-41具有射程远、精度高、攻击力强等优点

  东风-41的攻击能力和突防能力

  东风-41的战斗部重量为1.6吨,可携带1枚爆炸当量550万吨的热核弹头或6枚250公斤的30万吨当量分导弹头,最多可携带10枚160公斤的15万吨当量分导弹头,攻击威力强大。

  突防能力方面,东风-41发射时将经历三个不同阶段,即初段、中段和末段,在初段飞行时以第一宇宙速度冲出大气层进入中段飞行,由于采用新型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其助推段燃烧时间极短,能有效躲避敌方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的探测跟踪。在中段飞行时母弹头会释放分导弹头以及诱饵弹头。据推测,东风-41在携带6至8枚分导弹头时,还会携带一定数量的高性能诱饵弹头,能十分逼真的模仿小型热核弹头的飞行轨迹、外形和红外特征,以欺骗如标准3这样的动能拦载弹的红外探测,以提高中段突防能力。

  另外,有媒体称,东风-41战略导弹可能具备全程机动飞行能力。据悉,东风-41弹道导弹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火箭作动力,其火箭发动机末端会采用可变的燃气舵,该燃气舵可以使得弹道导弹进行机动变轨,改变之前导弹基本上沿着不变的飞行弹道轨道,从而有效突破敌防御系统的拦截。在飞行末段,东风-41采用多弹头独立重返大气层载具技术,实现了运载火箭及分弹头自适应变轨。该技术并非是简单地在一枚导弹上装载多枚分弹头,而是让每个分弹头都有独立的飞行弹道,可调整轨迹攻击不同目标,从而大大降低反导系统的作战效能和拦截成功率。

  强大的突防能力,无疑是在最大程度上增强了东风-41的战略威慑能力。

  结语

  作为未来中国陆基战略打击力量的核心,东风-41和巨浪-3潜射导弹以及在研的轰-20战略轰炸机将构成中国下一代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大国重器,威震寰宇!随着东风-41的批量服役,我国的陆基核力量将获得跨越式提高,也将为我国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核盾牌。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新浪军事 作者:兵工科技 责任编辑:点点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